3月25日,我国西部首台“华龙一号”机组——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防城港核电站3号机组成功投产,由中广核自主研发的“和睦系统”系列平台在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机组上成功应用。这成为中国核电技术自主化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上海科技是中广核旗下发展数字经济的一个专业化平台,其下属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利核公司”)在核电仪控领域已是行业翘楚,于2010年发布自主核电DCS平台“和睦系统”,填补了我国核电在该装备制造领域的空白。


(资料图片)

自主自强发展核心技术的背后,有一群核电青年十余年如一日默默付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这群年轻人用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保障着我国许多核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2018年广利核公司获得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2020年入选国家首批科改示范企业,2021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23年入选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

一群青年想要改变依赖进口的局面

中广核自主研发的“和睦系统”,其本质是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以下简称“核电DCS”)。核电DCS是一座核电站的“神经中枢”,是核电领域复杂的重大装备,它控制着核电站数百个系统、上万个设备的运行,负责各类工况处理过程,系统规模大、综合程度高、应用场景复杂,并且客户需求多样,一直是核电装备领域待征服的一块高地。

曾经,我国核电站的核电DCS系统长期依赖进口。“全世界就几家公司能提供这种达到核级要求的仪控系统,基本都是外企。价格几乎是垄断的,不还价。”广利核公司技术部总经理助理程康告诉记者。为改变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2005年10月中广核组建了广利核公司,它的使命就是“核电DCS自主化”,也就是研发“和睦系统”。

程康学计算机出身,2007年读研究生时,广利核的一名青年高级工程师来学校宣讲,坐在台下的他听得心潮澎湃。“全世界只有2-3家公司能做(核电DCS),我们国家也要自己做。年轻人进入这个团队,可能会耗时10年、20年来研发系统,但研发成功也一定能震撼全世界。”

随后,他进入广利核实习,在公司里他更能感受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迫切性”。“核电站是甲方,国外系统供应商是乙方,但实际上,甲方的发言权较为有限。”有核电站业主曾向程康抱怨,乙方不能按照其要求修改系统,一封邮件就回绝了甲方的要求,“但我们也没办法,也没其他产品可选”。程康告诉记者,许多核电厂也迫切希望能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

从2007年开始,程康主要参与“和睦系统”的研发。“我们整个技术研发团队200多人,有写代码的,有做硬件的,平均年龄30多岁,意气风发。”

2010年10月,我国自主核电DCS“和睦系统”发布,填补了我国核电在该装备制造领域的空白,使我国成为全球少数几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之一。截至目前,“和睦系统”已在多种堆型核电机组上安全稳定运行超过50堆年,并为我国核电建设节省资金超过50亿元,实现了我国核电DCS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蜕变。

从一封简单的邮件,到一份几十页的问题解决报告

“和睦系统”的诞生,给大量核电业主带来了改变,不仅有中广核内部的核电业主,还有中广核外的其他客户。

“过去,业主提出改进要求,一般会收到一封简单的邮件回复,回复内容主要是‘这个要求没法实现’;现在,业主提的要求,我们通常会用一份长达几十页的报告来回复他,主要意思是‘尽管很困难,但请相信我们会处理好’。”程康告诉记者,“和睦系统”团队给业主的这份“尊重”得到了众多甲方的认可。

不仅要服务到位,“和睦系统”的硬核科技含量也是极高的。“和睦系统”主要实现核电站反应堆安全停堆和事故缓解功能,它的研发使得我国成为全球少数几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之一。

核电DCS研发之所以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需要满足两个重要指标:一个是反应堆控制保护系统的拒动率,要做到10的-7次方,也就是1000万次要求动作的指令,系统不能有一次拒绝执行;另一个是误动率,50年内只允许系统向偏安全的方向误动一次。这两个指标对于系统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

程康告诉记者,“和睦系统”目前已通过TUV德国工业安全等级认证、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安全评审、英国GDA认证等。要通过这些认证,就要完成外国专家对这一系统的严苛要求。在TUV德国工业安全等级认证的过程中,德国专家就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核电DCS要求系统具备“自诊断”功能,即在发生故障时,系统可以发现这个故障并及时停止工作。

德国专家在认证过程中发现,有一种出现概率极低的故障可能会导致系统顺序混乱。如果出现这种故障,国外同类公司的做法一般就是要求系统自动关停确保安全,但研发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自我要求,就是要让“和睦系统”能够纠正这种可能产生的顺序混乱。

为此,程康和软件、硬件团队反复出方案、实验、试错再调整,花了半年时间解决这一问题,再次送审。这一次,德国TUV认证组的专家们给出了99%自诊断覆盖率的好评。此后,就是这个“自诊断”技术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评审那里得到了“Good Practice”的评价,即值得推广给其他国家、企业使用的良好实践。

2016年,“和睦系统”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独立工程审评,拿到进入国际市场的“入场券”。目前,该系统已在广东阳江5&6号机组、辽宁红沿河5&6号机组、江苏田湾5&6号机组、“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广西防城港3&4号机组等21台新建核电机组上得到应用。

源源不断吸引年轻人加入

年轻的“和睦系统”对年轻人有着充足的吸引力。在上海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上海科技建设了十几个专供科研人员使用的高标准创新实验室。

“我刚入职公司时,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对标国外已有产品,研发中国自己的第一件产品;而现在的年轻人要做下一代智能化、数字化的‘和睦系统’,这是真正的‘无人区’,没有任何产品可以对标。”程康告诉记者,第一代“和睦系统”实现了安全问题上的技术突破,下一代“和睦系统”则要变得更“聪明”,而参与新产品研发的几乎都是年轻的85后、90后。

2021年9月,中广核以广利核公司为依托,整合几家成员企业组建了数字化平台——上海科技,全力奔赴新的赛道。上海科技整合了6家成员公司,通过业务上对缝拼图、协同作战,技术上优势互补、集中攻关,全力打造核电仪控、高端工控和数字化3个板块。目前,上海科技陆续孵化了核安保产品“和睦天盾”、网络安全产品“和睦卫士”、智能云平台“和睦云网”等新产品,并逐步实现产业化应用。

广利核工程中心安全级DCS组长孙月亮告诉记者,这家公司吸引的都是同一类青年——那些对核电行业有兴趣,且愿意用自己的创新实践改变现状的人。

孙月亮常在核电项目工地上工作,她曾见过核电站附近的“小居民”变成“博士居民”后主动加入中广核。“我们建造核电站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常常会给周边居民做些公益活动、讲讲课。有一个小男孩读中学时听了我们尝试打破垄断的故事,本科就学了相关专业,博士毕业就来实现小梦想。”

孙月亮说,中广核内部有一套鼓励青年创新,担任某项技术攻关牵头人的机制,这给了年轻人很多实现梦想的机会。她自己就是在一个核电站的小系统项目实施中表现突出,后来成长为核电DCS项目负责人的。

“是这个小系统,成就了后来的我。”她希望越来越多有志于在核电事业领域突破创新的年轻人关注关键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加入到强国建设中去,“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上一篇:

下一篇:

x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