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关注:阳新试行集中福利托养—— 100多个困难家庭有了盼头
阳新试行集中福利托养——100多个困难家庭有了盼头---“他们原本享受低保金,每个月几百元,现在按特困...
2023-04-26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光正 通讯员 刘堃 林维
【资料图】
阳新县现有7家乡镇农村福利院,去年以来特别托养了100多名来自低保家庭、低收入家庭的重病患者和重度残疾人。“他们原本享受低保金,每个月几百元,现在按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享受福利托养,每个月2000多元,生活条件改善了。照料他们的亲人也‘解放了’,可以外出打工挣钱。”4月18日,阳新县民政局局长刘会海介绍说,这种集中福利托养,让该县100多个困难家庭有了盼头。
托养对象少了烦恼
4月18日11时许,阳新县排市镇农村福利院的院民们吃完午饭,陆陆续续从食堂往宿舍走。“中午吃得好吗?有哪些菜?”福利院负责人蔡金莲拉着大强(化名)问。“有红烧肉、炒春笋、排骨藕汤,我还吃了桃酥饼,好吃得很。”大强停下脚步说。
53岁的大强是排市镇后坑村人,多年前,他因摔伤头部双目失明,生活无法自理。因妻子、父亲相继去世,儿子外出打工10多年杳无音信,他只能跟哥嫂一起生活。后来,哥嫂添了孙子,没有时间和精力再照顾他。
后坑村党支部书记潘熙友与大强及其哥嫂协商一致,把大强送到排市镇农村福利院生活。在这里,大强有了几个舍友,每天早晨有医生来查房,吃穿都有护理员照料。“我把福利院当作家,生活少了很多烦恼。”大强说。
听到大强的话,刘会海感慨万千地说:“以前我走访低保户,看到有的家里几个人吃一个菜,现在像大强这样的特殊困难人员,纳入集中福利托养,吃穿住都有了保障。”
困难家庭有了盼头
在福利院走廊上,10面锦旗引人注目。“每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排市镇民政办主任王贤柏说。
去年9月,排市镇排市村小敏(化名)的家人送来锦旗——“精心护理献爱心,无微不至送温暖”。多年前,小敏受高考落榜影响患抑郁症,后来她外出打工、远嫁外省、离婚回娘家生活,患上了精神病。她经常跟父母、哥嫂、邻居吵架,一闹就是大半天,搅得一家人和整个村子不得安宁。父母只得长期守着她,哥嫂因为她吵着要离婚。王贤柏得知后,协助小敏的家人送她到福利院生活。她入院体检时,查出患有子宫肌瘤,院方给她做了手术。现在,她的病情得到缓解,哥嫂感情、邻里关系也改善了。
小慧(化名)跟小敏有相似的经历。在家病情发作时,她殴打父母、女儿,家人每天提心吊胆。她到福利院生活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可以领着大家跳广场舞。她的女儿能安心读书,学习成绩明显进步;她的父亲解脱束缚,在镇上开店做生意。这家人的日子有了盼头。
58岁的老董(化名)是重度残疾人,多年前离婚了,两个儿子轮流照顾他,不能外出工作,生活陷入贫困。纳入集中福利托养后,老董得到妥善安置,两个儿子均已外出打工,收入稳定。
服务类救助的成功实践
在阳新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10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也被纳入集中福利托养。他们上学、放学有人接送,吃住都有人陪护,周末还有社工、志愿者给他们辅导功课,带他们做游戏、运动。“预计到今年秋季开学,会有更多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来这里生活。”阳新县未保中心主任王军说。
从最初的12人到如今100多人,阳新县集中福利托养的人数逐年增长。“这说明我们多年的探索受到了困难群众的认可。”刘会海说。
去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鼓励有条件的特困供养服务机构为低保、低保边缘家庭中无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低偿或无偿的集中托养服务。
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副处长刘三强说:“阳新县探索集中福利托养,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工作要求的具体举措,也是积极发展服务类救助的成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