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2023年2月,北京世纪坛医院石汉平教授团队在转化医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转化医学杂志(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了肌肉与死亡风险相关的研究成果。首次报道了肌肉质量及其分布对中青年人预后的影响,以及肌肉质量在不同年龄和性别参与者中的人群差异。北京世纪坛医院刘宸安、刘通为共同第一作者,石汉平教授为通讯作者。

石汉平教授团队通过分析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队列和中国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调查(INSCOC)队列,对肌肉质量及分布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对比了相对肌肉量与绝对肌肉量在预测预后中的作用,结果显示,绝对肌肉量在任何部位都能较好地预测参与者的生存情况。

研究表明,四肢肌肉、躯干肌肉、梨区(Gynoid)肌肉和总肌肉量的累积与参与者预后改善显著相关。但上下肢肌肉比例的降低和苹果区/梨区比例的失调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抵消总肌肉量增加带来的益处。此外,肌肉对短期生存(5年)的影响要大于长期生存(15年)的影响。该研究还探究了这些关系在不同年龄参与者中的作用差异,结果显示,上述的这些关联在大于45岁的中年参与者中更为显著。

该研究阐述了肌肉质量及分布与预后的关系和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群差异,为中青年人的肌肉强化训练、疾病预防以及个体化抵抗衰老等方面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责编:陈龙飞

上一篇:

下一篇:

x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