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式消费如何化解“信任危机”?四川多地试点建立监管平台 世界短讯
消费者提前向商家支付一定的费用,而后再享受服务,这种预付式消费眼下十分流行。但是,预付式消费也存在缴
2023-05-22消费者提前向商家支付一定的费用,而后再享受服务,这种预付式消费眼下十分流行。但是,预付式消费也存在缴费容易退款难、一些不良商家“跑路”等问题。近年来,各地预付式消费维权事件频发,在大众视野中,这种消费方式已然出现了“信任危机”。
(相关资料图)
对此,四川做了哪些努力和尝试?又有哪些尝试的方向?预付式消费要如何化解“信任危机”?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案例
“闭店”“暂停营业”
多家培训机构人去楼空
最近,知名机器人编程教育机构四川贝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贝尔教育)因遭遇高强度资金压力,四川数十家门店一夜关门。而在此前,该机构以“折扣”“新课程”“买教具”等为由,让家长缴纳费用,金额从一千元到数万元不等。前脚刚缴费,后脚商家发布一则通告后消失不见,不少家长慌了神。记者了解到,针对此事,成都多个区县目前已成立工作专班协调处置。
同样,近期成都一家托育机构突然“闭店”谢客,机构虽然还保留有玩具、书本、桌椅等,但有家长反映,在该机构闭店前一个月左右,还让家长缴费一万多元,闭店后既不安排后续课程问题,也不退费。
幸运的是,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该机构同意按照协商的方案退款。
除开教育培训,美容美发、体育健身等行业,甚至包括婚纱租赁,消费者交钱后都会遇到“跑路”“闭店”“暂停营业”……
“先付钱,再消费”这种消费模式往往会用大幅的优惠力度吸引消费者。有家长表示,集中买课优惠力度的确不小,但是确实不敢一口气充值几万元,“需要、动心,但不敢买”。
声音
与事后维权相比
事前防范成本更低效果更好
为什么预付式消费成为消费者投诉热点、治理难点在哪?对此,记者采访了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首席经济学家汤继强。
他分析,预付式消费之所以成为投诉热点,主要原因在于:预付式消费涉及领域较广,涵盖日常生活方方面面,涉及的大都是民生领域;预付式消费往往涉及的资金量大,动辄成千上万、上百万;绝大多数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没有合同、发票等有效证据协议;在预付式消费中,消费者属于信息弱势一方,对商家的实际背景、经营能力、营业情况等信息了解较少;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约束力较弱,预付式消费侵权成本低。
“由于提供预付式消费的商户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占比较大,与事后维权相比,事前防范成本更低,效果更好。”汤继强表示,对于预付式消费的监管首先是对商家资质的监管,应通过资质审核或设置准入门槛等方式,筛选出信誉好、资质佳、风险小的商家推行这种消费模式。其次,对预付资金加强监管,可以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例如银行、保险等平台对资金进行监管,提高预付资金的透明度,防止卷款跑路的现象出现。
“除此之外,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社会责任也是十分必要的。”汤继强说。
尝试
多方共同参与
让消费处于全流程监管中
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副秘书长肖勇表示,近年来,四川消委在破解预付式消费难点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尝试。他介绍,在宜宾,川渝地区首个预付卡消费服务平台已经建立。平台由政府主管部门、资金存管银行、平台承建方及运营方等多方共同参与,以预付式消费业务和数据的全流程监管为核心,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实现“预付消费”事前资质审查,发卡报备、事中全过程记录并可信存证、事后维权的监管闭环。同时,平台引入银行实现资金存管,有效防范预付费用的损失风险。
“这一切,都以我们熟悉的‘码’来呈现。”肖勇说,平台有一整套的赋码机制,根据商户在监管平台上完成的等级设置不同的颜色,消费者可直观地了解商家预付式消费的经营情况,这样一来,就真正实现了“信用监管”,有助于形成消费透明、公开、安全的预付式消费环境。
此外,在德阳,相关的探索也在积极展开。德阳市消委与多部门联合,在绵竹试点“预付式监管”平台。平台统筹15个部门,重点监管26个行业。肖勇透露,预计年底,该平台入驻商户可达300家。
建议
发挥大数据优势
对商家信息进行多方面审核
“宜宾、德阳等地的探索,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经营有积极的意义。”汤继强表示。
“摆脱预付式消费的信任危机的重点,在于让商家和消费者都没有后顾之忧。除了传统的事前预警防范、事中监管服务、事后联动处置的全链条监管和服务外,四川对预付式消费的监管还可以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将政府有关部门、市场管理、商家和消费者统筹起来。”汤继强说,例如,在审核商家资质时通过大数据技术审核工商、税务、司法等多部门的相关信息;在对预付资金监管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区块链技术等管理资金流向,及时发现异常等。
记者 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