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播:3份条约,牵制沙俄170年?《中俄恰克图条约》真有那么大能量?
最近普及了不少沙俄撕毁条约的事件,很多人就不服气了,认为俄国人也有讲道理的时候,比如说从1689年《尼布
2023-05-22最近普及了不少沙俄撕毁条约的事件,很多人就不服气了,认为俄国人也有讲道理的时候,比如说从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后,一直到1858年,这170年时间里,沙俄不就没怎么对咱们动过手嘛!至于1858年以后,那是因为列强都在抢,沙俄凭什么不能抢?
(相关资料图)
这个逻辑我也是叹服,不抢人家的就等于是吃亏了是吧?不过言归正传,为啥沙俄在这170年左右的时间里,在东方会那么安生呢?
我认为除了他们和奥斯曼土耳其之间的战争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和清朝签订了3份条约。
《布连斯奇条约》,约定了双方在蒙古段的边界。
1689年,清朝和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相约两国东段的边境线以外兴安岭为界限。这么一来,沙俄暂时就没有借口入侵中国的黑龙江流域了。
东北的局势算是暂时稳定了,可蒙古地区却又出现了风云突变的情况。沙俄从北向南,不断在蚕食我们蒙古地区的地盘。
这下清朝可不答应了啊,各种蒙古可汗纷纷前来向清廷诉苦。清朝这边也紧急联系沙俄当局,要求划定两国在中部地区的分界线。
结果沙俄迷恋上了蒙古草原上的优质牧场,压根就不理会清朝的建议,等于说,他们是想在确定边境协议之前,能抢多少算多少。
很显然,《尼布楚条约》已经无法限制沙俄的扩张了。
为此,这个时候清廷索性关闭了和沙俄之间的所有贸易往来,同时驱逐所有在华俄国商人。这事儿立马引起了沙皇的重视。
当然了,让他们妥协并没有那么容易。时间一直拖到了1725年,当时康熙帝都走人3年了,沙俄终于主动联系上了清廷,要求划定中部地区的边境线。
为啥非要挑这个时间点呢?
1723年,准噶尔汗国的大汗策妄阿拉布坦,支持青海的罗卜藏丹津发动叛乱。新上任的雍正帝,派遣年羹尧,花了1年多时间,才把这事儿给摁下去了。
但是清朝和准噶尔汗国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就此结束。我们看《雍正王朝》里的年羹尧之所以如此嚣张,其实依仗的就是这一点,只要准噶尔汗国在一天,他就认为雍正帝必须要把他供起来一天。
沙俄这边也看出了准噶尔汗国对清朝的威胁,因此在吃饱喝足以后,沙俄挑这么个时间点与清朝签约,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好处。他们认为,本着远交近攻的原则,清朝也得巴结沙俄。
当时沙俄提出了这么几个要求:
第一,他们国教的传教士,必须要取得京城的居住权。
第二,中俄双方必须要正常贸易。
第三,中国不能在额尔齐斯河有任何据点,贝加尔湖、色楞格河下游、尼布楚等地,都必须要归属俄国。
2千人的谈判队伍出发以后,还玩了几个小招数。
首先,在路过准噶尔汗国时,他们故意唆使准噶尔汗国在谈判期间发动叛乱。一旦西北烽烟再起,那沙俄在谈判桌上的筹码就增多了!
其次,到了清朝的地盘上,他们指责清朝收留了大量俄国逃犯。实际上是沙俄收留了大量清朝逃犯才对,他们这是恶人先告状。
再者,沙俄使者叫嚣,要夺取外兴安岭以南的黑龙江流域,他们认为这地方是沙俄在《尼布楚条约》中损失了的国土。
此外,沙俄使者还贿赂了大学士马齐,想通过马齐得到一些清廷谈判的底价。
谈了近1年时间,最终双方在1727年8月,正式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该条约确立了沙俄和中国之间的边境线,以额尔古纳河向西一直到沙宾达巴哈作为两国界线。
虽然咱们还是吃了点亏,但是至少这份条约确保了中国对蒙古地区的统治。
《恰克图条约》,重申了前面两份条约的合法性。
自从1689年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以后,沙俄的商人从清朝通过贸易,获得了大量收益。结果沙皇眼红了,直接垄断了对清朝的贸易,用官办取代了私营。
1727年签订的《布连斯奇条约》只说大家可以贸易,但是在哪儿贸易,似乎说得还是不够清楚。而且此前《尼布楚条约》中,也有模糊不清的地方。比如说乌第河流域作为待议区,究竟怎么个待议法?
既然这么多不明不白的地方,要不咱俩再重新签订一份条约确认一下上述内容?
因此,在1728年,双方签订了《恰克图条约》。
这份条约主要是把此前说不明白的事情,重新说清楚,相当于是课后答疑环节。
第一,东部的乌第河流域,保持原样,没有待议的空间,谁也别来占据这一地区,有点儿三八线的味道。
第二,中部的边境线,以恰克图和鄂尔怀图山之间的鄂博,作为两家的边境起点,向东到额尔古纳河,向西到沙宾达巴哈。
第三,俄国商人和中国商人在恰克图贸易。每过3年,俄国商人可以到京城贸易一次,但人数限制在200人以内。
第四,清朝接收俄国留学生到京城学习,双方不得再收容对方的逃犯,抓到了要送交对方。
这份条约签完,算是把此前的2份条约,做了一个汇总。大体上来说,双方在中部和东部的边境,已经没有领土争端问题了,而且还开始了正常贸易。沙俄能从对华贸易中获得大量好处,傻子才会无端撕毁条约。
《恰克图市约》,再保北部边境安宁60多年。
有了《恰克图条约》保驾护航,中俄之间的贸易如约进行了30多年。其实清朝对沙俄的贸易根本不感兴趣,因为沙俄的货物无非就是一些皮毛,这些东西清朝都有,根本不稀罕。
反倒是沙俄从清朝获得的茶叶、丝绸、瓷器等,拿到国内和西方,能换取大量好处。因此整个贸易过程,沙俄是非常依赖清朝的。
1729年,清朝在恰克图成立了双方贸易的集市,同时派遣官员前往这里作为市场监督员。贸易是正常化了,可两国的局势在不断发生变化。
1745年,乾隆帝时期,准噶尔汗国的大汗噶尔丹策零病逝,准噶尔汗国陷入了争夺大位的内战之中。
1755年,乾隆帝趁着这么好的机会,果断出击,一举荡平准噶尔汗国,再次收复了西域这片水草丰茂的土地。
当时的清朝在伊犁建立了伊犁九城,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新疆全境。当时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都是伊犁将军的管辖范围。
同样是这一年,清朝再也不允许俄国商人到京城来贸易,而是将所有贸易转移到了恰克图。因此恰克图市场的地位可就更高了。
由于准噶尔汗国被灭,当初被准噶尔汗国欺负从而逃到沙俄伏尔加河畔定居的土尔扈特人,开始和清朝联络,打算回来住。
为啥呢?除了原住地空出来以外,还因为沙俄和奥斯曼土耳其之间的战争,抓壮丁的现象太严重,土尔扈特部的青年汉子,眼看着都快被抓光了。
这是沙俄一石二鸟之计,既能够削弱土尔扈特部,又能够让他们帮俄国对付奥斯曼土耳其。因此土尔扈特人在1771年,选择东归清朝。
当时的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当然不答应,一路疯狂围追堵截。17万人的队伍,回来以后只剩下了不到7万人。到了清朝境内以后,叶皇扬言,不惜与清朝一战,也要追击土尔扈特部。
结果乾隆帝呵呵一笑,直接把恰克图市场给关了,并且表示:在你们境内,咱绝对不管,可到了我们境内,你敢来,我就敢削你。
乾隆很自信,他根本就不屑挣他们那几个破卢布,之所以开通贸易市场,是不想在北部搞事情而已。
这下叶皇傻眼了,只能放弃了追击土尔扈特部。毕竟恰克图市场的外贸收入,对沙俄来说非常重要。
乾隆帝晾了他们很多年,直到1792年,沙俄才低下头请求清廷重新开市。为此,中俄双方,又在恰克图签订了《恰克图市约》,以此巩固双方的贸易关系。
这份条约,一直管到了1858年。这60多年时间里,沙俄对华贸易稳定,收获巨大,或许也是他们这段时间没有侵华的重要原因吧?
在沙俄面前,自身强盛,条约才有效。
由此可见,沙俄对华签订的这些条约,也不是完全没效果。当初清朝强盛,压根不怕沙俄威胁,所以双方的条约一直有效,沙俄不敢违约。
可等到1840年以后,清朝走向衰败,沙俄认为清朝好欺负了,才会接二连三撕毁各种条约。由此可见,与沙俄乃至任何一个列强签订的条约,还得看自身实力说话。